百科通
旧街港事 > 
【香港文学】香港文学的流金岁月,她捧红了张国荣,却无人识其真面目
2024-08-10 香港百科通
0 8 收藏

“新来港”想知道? ➪ 这里全都有!


上世纪有一段时间,是香港文学的黄金年代。金庸、梁羽生和古龙打开武侠江湖的大门、张爱玲和亦舒笔下男女主爱情的万转千回……


那时的香港思想自由奔驰,既有本土作家,也有内地作家南下,他们**如火山喷薄而出,创作了大量的文学。

 

今日,香港百科通就带大家回顾香港文学的流金岁月,看看那个时代有哪些卓绝的文学作家以及值得拜读的代表作。

 

1930s-1950s 战火纷飞里的文学,人生百态

 

超世的才华若不能遇到好的时代,便注定要承受更多的苦难。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民国四大才女之一,擅长用细腻的笔触刻画风土人情。1940年为逃避战火,萧红与丈夫端木蕻良从重庆逃难至香港,之后发表长篇小说《马伯乐》、《呼兰河传》等。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战火年间,萧红在尖沙咀完成了她的代表作《呼兰河传》。虽然萧红在香港只生活了短短两年,她的文学作品亦并非以香港为题材,但她的重要作品都是在香港完成,可以说是香港的环境,催生出她的文学作品。

 

香港也是萧红漂泊生涯的最后停泊地。她的骨灰一半埋在浅水湾,另一半埋在圣士提反女子中学的一棵大树下。

 

她传奇的一生,被拍成电影《黄金时代》,掀起了一股「萧红热」。

 

战争年代,一对乱世男女范柳原和白流苏的恋爱牵动着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倾城之恋》是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8日)的成名作之一,创作于1943年。

 

张爱玲一生三度赴港。香港给她提供了诸多的写作素材与灵感。她1939年踏入港大文学院,1942年因战乱由港返沪,就以香港为题材创作出了许多巅峰之作如《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等,震动文坛。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沉香屑·第一炉香》描绘了殖民地时期香港上流社会的纸醉金迷,刻画了从上海到香港读书少女葛薇龙在爱情中自处卑下的形象,使得普通女子的悲剧命运与社会生存现状呈现出一种苍凉、悲壮之美。

 

之前香港百科通出过一篇张爱玲在港生活的文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链接详细查看。

https://www.hkbaike.com.hk/travel/896.html

 

1950s 香港新武侠小说,从这三位作家说起

 

新派武侠小说五十年代初在香港登场。梁羽生、金庸、古龙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梁羽生和金庸共同撑起新派武侠小说的大旗。

 

梁羽生(1924年4月5日—2009年1月22日)摒弃了旧派武侠小说一味复仇与嗜杀的倾向,创作了三十五部武侠佳作,开创了新一代武侠小说先河,代表作品有《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等。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评价其武侠创作地位时,梁羽生曾说:“开风气也,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想必大家都很熟悉。50年代,他以笔名“金庸”创作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包括《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等,享有“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的赞誉。


图片来源:互联网

 

金庸小说的成功,归功于他独特的艺术风格。武林门派之间、人物命运的交织演绎,既有悲壮的历史画卷,又不乏深情的人文关怀。这一切,构筑起了金庸独具匠心的武侠世界。

 

之前香港百科通出过一篇金庸文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链接详细查看。

 https://www.hkbaike.com.hk/travel/897.html


“小李飞刀成绝响,人世不见楚留香”,众所周知,《小李飞刀》是古龙最出名的武侠小说。

 

古龙(1938年6月7日—1985年9月21日),一位文学巨匠,他的作品如同一幅绚烂的画卷,描绘出一个个风华绝代、侠骨柔情的武侠世界。他似乎将侠客潇洒的融入自己生活中,传闻他身上满是刀疤,时常参与打架。


图片来源:互联网

 

古龙出生于香港,少年后定居台湾。自六十年代起,他以笔名“古龙”创作多部武侠小说,包括《楚留香传奇》、《绝代双骄》、《小李飞刀系列》、《陆小凤传奇》等,笔下著作屡次改编为电视剧、电影等。

 

1960s 刘以鬯,王家卫的文学老师

 

2018年6月9日上午,王家卫在微博中写道:“所有的记忆都是潮湿的,悼刘以鬯先生。”。

 

如果你喜欢王家卫,你也一定会爱上刘以鬯先生(1918年12月7日—2018年6月8日)。1948年,刘以鬯先生从上海移居香港,从此以作家、批评家和报人的身份逐浪文坛,是香港文坛的“一代宗师”。

 

图片来源:互联网

 

他开创香港现代派文学,译介西方意识流理论。代表作品有小说《酒徒》《对倒》等,其作品引发导演王家卫拍摄成电影《花样年华》,堪称“王家卫的文学导师”。

 

电影《花样年华》和《2046》受到了小说《对倒》《酒徒》的启发,甚至一些电影“金句”,也是刘以鬯赠予。如《花样年华》:那些消逝了的岁月,仿佛隔着一块积着灰尘的玻璃,看得到,抓不着。看到的种种,也是模模糊糊的 。

 

王家卫非常佩服刘以鬯,以至于在《花样年华》的片尾字幕里特地向刘以鬯致谢。

 

1970s 香港稿费最高的作家

 

倪匡(1935年5月30日—2022年7月3日),1935年出生于上海,1957年到香港,与金庸、黄沾和蔡澜并称“香港四大才子”。

 

他写作面十分广阔,众体皆备,小说则包括侦探、科幻、神怪、武侠、言情各种,曾同时为12家报纸写连载。武侠小说以《六指琴魔》为代表, 想象奇特,也曾在金庸出国期间代写《天龙八部》连载。

 

图片来源:互联网

 

1970年,倪匡创作了《唐山大兄》的剧本,李小龙凭借此片一举成名。其后,他又在《精武门》中虚构了陈真这一经典形象,也成就了李小龙的银幕辉煌。

 

金庸评价倪匡称无穷的宇宙,无尽的时空,无限的可能,与无常的人生之间的永恒矛盾,从这颗脑袋中编织出来。

 

在那个年代,倪匡若认香港稿费第二,无人敢认第一。

 

1970s-1980s  香港女作家大放异彩

 

1975年,作家西西(1937年11月9日—2022年12月18日)在香港《快报》上连载了第一部重要长篇小说《我城》,如今,它早已成为香港文学的经典。

 

西西于1938年出生于上海,1950年随父母定居香港。毕业于香港葛量洪教育学院(今香港教育大学 ),是继金庸、刘以鬯之后最具代表性的香港作家,她的作品质朴天然,代表作品包括《我城》、《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候鸟》等,被认为是开创了香港本土城市文本的先河。

 

图片来源:互联网

 

曾有人问梁文道:“香港有文学吗?”梁文道说:“有,西西。”他认为西西是最能代表香港的作家,是作家中的作家。

 

西西也被誉为是华文世界最具童真的小说家,她是纽曼华语文学奖的第三位女性获奖者,也是第一位来自香港的获奖者。

 

香港女作家的作品风格相当明显,亦舒的摩登都市、李碧华的诡异妖魅,都是非常个人特色的标签。

 

翻拍亦舒的作品,似乎是近几年内地影视界的热潮,譬如前段时间刘亦菲主演的《玫瑰的故事》。

 

亦舒(1946年9月25日—)原名倪亦舒,1946年生于上海,5岁随家人移民香港,兄长是香港作家倪匡。她与倪匡、金庸合被誉为“香港文坛三大奇迹”。金庸创作流行武侠小说,倪匡创作流行科幻小说,亦舒创“流行”言情小说。

 

亦舒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与触觉,有擅于将平凡的字眼变成奇句的才华,她的写作正如她的人,麻利、泼辣,而又快又多,但即使换上十个笔名,读者也不难一下子从作品中把她辨认出来。

 

图片来源:互联网

 

亦舒出道以来笔耕不辍,至今已出版作品300余部,是小说界名副其实的高产作家。

 

作为香港知名作家,亦舒小说的故事背景基本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香港。1988年电影《流金岁月》由张曼玉和钟楚红主演,就是改编亦舒同名小说。

 

李碧华(1958年11月30日—)是香港文坛大名鼎鼎的才女,她曾香港报刊撰写专栏。撰写专栏的同时,她开始了小说创作,《霸王别姬》、《青蛇》、《胭脂扣》等经典名作的问世,让她名声大噪。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进入了繁华鼎盛的时代,市民阶层的形成催生以情爱、鬼怪、暴力等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李碧华作品以“痴男怨女,悲欢离合”与奇情怪异题材,创出独特风格。

 

她很神秘,坚持不公开照片、身世、年龄。只知道她出生在乡绅之家。中学时代,李碧华才思敏捷,脱颖而出,作文中的犀利观点和独特视角让老师啧啧称奇。

 

90年代是香港的电影黄金时代,李碧华的一部部作品竞相搬上了大屏幕。

 

图片来源:香港电影资料馆

 

“说好是一辈子就是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行。电影《霸王别姬》中,张国荣的这句经典台词还被人屡屡提及。

 

你还想知道哪些香港作家的故事?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们,也可以扫描以下二维码,加入我们活动群分享。这里是香港百科通,关注我们了解更多香港资讯。

 


举报
香港百科通
每週推送热点资讯,精彩不错过!
微信 微信客服号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欢迎关注香港百科通!
Copyright @ 2024 知竹傅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