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6 收藏
“新来港”想知道? ➪ 这里全都有!
提到中环,大家想到的大多是金融商厦林立,但其实这里藏着一个全香港最古老的菜巿场,它就是中环街市,一个承载着百年历史与香港情怀的地方。
在过去的180多年里,中环街市经历了4次重要变迁,成为香港中西文化汇聚和中环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今日,香港百科通和你走入这座百年的“菜市场”。
中环街市曾为东南亚最大肉类市场
“街市”是香港人对传统菜市场的称呼。
中环街市的历史可追溯到1842年。第一代街市位于现址的南面,是香港开埠初期专为华人居民而设,被称为“广东市场”,由一位叫“阿欢”的华人承包经营。
后来因大量内地移民涌入,需求膨胀。1858年,第二代街市由“广东市场”迁到现址,采用维多利亚式建筑风格,楼高3层,中央设有塔式建筑,并正式改名为中环街市。
图片来源:Getty
1895年,第三代中环街市改建成西式大理石建筑,建筑物外墙由红砖砌成,附有花岗岩石材装饰,直至1937年拆卸。
现在大家看到的第四代中环街市,建于1939年,采用当时流行的包豪斯和现代流线型建筑风格。整个建筑设计以实用功能为主,楼高四层,一至三楼可容纳255个摊档。
1941年,中环街市被改名为中央市场,直至1993年,恢复中环街市的名称;1990年,中环街市获古物咨询委员会列为三级历史建筑。
中环街市在60至80年代之间最为繁荣,1967年被称为东南亚最大肉类市场、亚洲最大街市,有着全港最新鲜齐全的食材。
图片来源:Getty
当时的中环街市不仅卖食物、杂货和熟食,还搭配活动室,是社区重要的复合公共空间。
但上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中环一带摩登商厦落成,超级市场兴起,中环街市营业状况每况愈下,最终在2003年关闭。
2009年,政府宣布由巿区重建局接管中环街巿,启动活化计划;2021年,经过全面修复,中环街市重新开市。
今日的中环街市,找回了百年前的热闹场景
活化后的中环街市摇身一变,成为一座摩登建筑。大楼总共有GF-L2三个楼层,占地1.2万平方米,超过100间店铺。
GF是美食聚集地,分布各种美食档口,不少周边的上班族会在休息时间前来觅食。各种厨具、酱料、食材等厨房物品,都可以在这里买到。
L1层以零售店铺为主,分为香港有礼、传承馆与活动场地。一些香港老字号如金源米业租用店铺,特意陈列上世纪50、60年代旧米行的特色,小至火柴盒、记账本,大至米缸和运货的自行车,延续街市的人情味。
图片来源:香港旅游发展局
L2层连接了24小时行人通道,有不少本土餐厅、咖啡厅、服饰和文创店铺。“中环街市历史旅程展”也在这层,里面有不少珍贵藏品,主要讲述180多年经历过的四代变迁故事。
大楼的中庭被设计成一个流动的无边界空间,人流可自由穿梭,自然交流;同时还配置了大型投影与音响设备,可变身大型活动的“舞台”,观看者置身不同楼层,均可共同参与。
图片来源:香港旅游发展局
中环街市也还原过去的建筑元素。街市入口上方高挂着香港菜巿场的经典标记——500多个袖珍版红色鸡蛋灯,让人瞬间想到过去的街市,颇有旧香港的韵味。
图片来源:香港旅游发展局
一楼保留了13个原有街市小档口,围绕“复古怀旧主题”,展示原有建筑风貌,昔日海鲜档的储水缸和通水渠、家禽档的砧板与血槽、菜档的货架、肉档的案板等原本风貌触手可及。
采用水磨石制成的主楼梯是街市中保留度最高的。作为中环街市最具标志性的存在,水磨石楼梯以其经典的“上海批荡”工艺,成为不少游客前来拍照打卡的首选之地。2024年5月6日,楼梯上方的钟表被拆除,据说是拿去翻修。
图片来源:香港旅游发展局
如今的中环街市,有经营生意的店主、来买咖啡的上班族,有来感受历史气息的游客……
从旧至新,由内而外,香港的街市文化在这里留存和延续。
关注香港百科通,了解更多香港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