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通
生活 > 
在扫管笏,行山游泳吃海鲜,三合一最新玩法!
2024-12-11 香港百科通
0 30 收藏

“新来港”想知道? ➪ 这里全都有!


你知道这个字“笏”怎么念吗? 它与“户”同音,粤语则念“fat1”。


香港有个地方,叫“扫管笏”,位于新界屯门的东南面。


很久很久以前,这里就有新石器时代居民活动遗迹。300年前,它是一个传统客家村落,近代则变成英军驻防地,如今成为港人日常游玩和散心的休闲胜地。


为何会有这么多重身份的转变,跟着香港百科通的镜头来看看吧!


图片来源:互联网


有新石器时代居民活动遗迹


20世纪20年代,有考古学家就在扫管笏,发掘出商朝到春秋的文物。2000年3月,港府对扫管笏进行大规模的文物考古发掘。


考古发现至少四个文化遗址,分别在公元前2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20年的汉代、公元960年到1279年的宋代以及1368年到1644年的明代。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收获是在汉代文化层的一个灰坑内,出土了六十多枚可能属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铜钱。


另外在五铢钱上还遗留有本港难得保存下来的麻布和竹席残片,这是香港在汉代考古史上极为重要的发现。


客家村落,已有300年历史


据古籍文献资料显示, 扫管笏村落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村里以陈、李、程三姓居民为主,其中以陈姓人氏最多,祖籍江西,三百年前迁入扫管笏定居。


“扫管笏”的名字,源自一种名叫岗松的植物。


岗松的叶片细小、枝条坚硬,昔日乡民会将它的枝条晒干后扎成扫帚,也称为扫杆。


扫管笏的山坡上长有很多岗松,所以早期的客家村民就将“杆”读作“管”,这就是“扫管笏”名称的由来。


如今在扫管笏,仍可以看到百余年来客家人的生活足迹。村内有一单间式建筑之陈氏宗祠,还保留着昔日的农具和渔具,可以见证过往村民的渔农生活踪迹。


这里还有一些书室,是过去客家人邀请老师来讲学的场所。


一所英军军营,留下不少异国风情


20世纪30年代,扫管笏建造了一所英军军营。


它有两个名字:军营原名为大榄军营,后来为纪念在英军上校Lancelot Perowne 而改名为宝隆军营。


1948年,英军征召来自尼泊尔的啹喀兵来港在军营服役。


作为英军兴建的军营,又是尼泊尔啹喀兵驻守的地方,军营既有英国殖民地色彩,又有尼泊尔异国风情。可以看到军营的主建筑上,有代表啹喀兵的交迭啹喀刀(尼泊尔的国刀)徽号。


图片来源:互联网


由于尼泊尔的主要宗教是印度教,啹喀兵就在1960年代兴建了印度教庙宇鲔喀庙。


军营中有一座容纳150人的剧院。剧院于1956年建成,供驻守军人在军中欣赏电影和文娱表演。


图片来源:互联网


1994年政府收回军营,之后就被用作岭南学院(岭南大学前身)的临时学生宿舍,又曾作海关训练学校。


现时军营部分被国际十字路会以象征式租金租借,其他部分则用作兴建国际学校、政府设施和珠海学院的新校址。


如今,游泳、行山、吃海鲜,样样都行


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扫管笏一带的人口激增,住宅楼多了很多。随后香港政府也开始进行一些公路建设,这使得扫管笏的生活舒适度不断提高。


更准确说,扫管笏变成了一个宜居宜游的都市桃源。


如今的扫管笏,成为香港中低密度住宅区,是香港人的假日休闲区,体育运动登山区,海鲜美食品尝区,还有一些学校也搬来这里。


除了有人在这里买房居住,不少港人周末都来这里散心、游泳、行山和吃海鲜。


扫管笏一带最为有名大概就是黄金海岸度假区,这里有南欧风格的黄金海岸商场,疯狂shopping的同时,还有各式风格的餐厅,可以品尝到世界各地的美食。


图片来源:香港旅游发展局


不远处的黄金泳滩,24小时对外开放,还设有烧烤场。很多家长周末都会带孩子来游玩。


喜欢吃海鲜的朋友也很喜欢来这里,附近的三圣邨海鲜市场,是香港非常有名的海鲜吃货地。


每天早晨,聚集在屯门海域的渔船会出海捕鱼,卖给附近的海鲜餐厅。你可以去餐厅吃,也可以先在市场选购生鲜海产,然后带到餐厅加工,便宜又好吃!


图片来源:香港旅游发展局


如果喜欢爬山,在扫管笏北侧,有麦理浩行山径,可以看到千岛湖清景台,途中还可以与山羊成群结队,就很惬意享受整个自然。


现在,住在扫管笏的既有退休的高龄人士和外国人,周末还有不少本地人过来游玩,一些钟情大自然的文青也会来这里采风。


图片来源:互联网


怎么样?不知道这样的扫管笏有没有吸引到你,如果周末有空的话,不妨计划下去扫管笏吧!


还想知道香港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可以加入香港百科通活动群组。


举报
香港百科通
每週推送热点资讯,精彩不错过!
微信 微信客服号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欢迎关注香港百科通!
Copyright @ 2024 知竹傅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