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 收藏
虽然我很喜欢香港市区的繁华,但也对繁华之外的原始村庄感兴趣。
偶然得知,在香港新界北区边境禁区内,有一个藏在深山中的村子,曾经被封锁67年,于是决定在一个周末前往探访。
莲麻坑村,这个村庄起源于清朝初年,当时清政府解除了沿海居住限制,一批农民就从内陆搬到此处。
因为盛产山橙,村民们将山橙称为“莲麻”,所以这条村得名“莲麻坑”。
图片来源:《莲麻坑村志》
1898年,英国租界新界,莲麻坑被一分为二,北面被称为长岭村,归华界,南面归为英界,但两村的村民仍然可以来往。1949年后,香港关闭香港边界,扩大边境禁区范围,包括当中的莲麻坑村。
直到2016年1月4日,香港政府正式将莲麻坑剔出边境禁区范围,并且计划将围绕莲麻坑的红花岭划为郊野公园,在2024年3月1日启用。就这样,莲麻坑结束了长达67年的封锁。
香港繁华之外,另一种难以想象的乡村生活
从上水出发,乘搭班次很少的59K,最终巴士停靠在打鼓岭十二号警岗,因为前面是深港边界禁区,必须下车步行入村。
图片来源:互联网
沿着山路爬了一会,偶尔会看到香港警方的车辆在巡逻。附近还能看见“国际桥耕作口”,这里也有一段历史故事。
1980年,深圳和香港两地达成协议,允许双方边界附近的农民互相跨境耕作,因此在边界位置设立了5个耕作口,以便这些农民快速通关。
但时至今日,已经很少有人事耕作了,但依然有超过1000人持有跨境耕作证,为了赚钱,他们大部分人转行做了代购,因为持有耕作证者可以快速通关。他们将从香港采购到的物品,拿去深圳售卖,以此获利。
图片来源:互联网
崎岖的山路,到处可见边界铁丝网,外面就是边境禁区。铁丝网的另一边是深圳的长岭村,据说是100多年前,一些莲麻坑村的居民为了方便耕作,搬到了长岭一带居住,形成了长岭村。
两个村落同根同源,只是由于历史原因,被分割在边界的两侧。
再走一段路,终于到达了莲麻坑村。或许是由于长期的与世隔绝,这里的传统文化的气氛保留得很好。
图片来源:互联网
据说早在上世纪50-60年代,这个村庄曾居住着超过1000人,村中居民主要由六姓构成:叶、刘、冼、张、官、曾,其中叶氏族人数量最为庞大。
但是现在看来,村里多是年迈的老人家,几乎看不到年轻人,感觉只有不足百人居住。
去莲麻坑,有三个必去的点:一是莲麻坑矿场遗址,那里曾是香港最大的矿山,开采时间长达150年,这个矿洞最早由英国人开采,二战期间被日本人占据。二战后,该矿场每况愈下,最终在50年代后期停产。由于景色独特,使莲麻坑成为边境禁区最受欢迎的行山热点之一,不少行山人士都喜欢来这里寻觅香港市区没有的景观。
图片来源:互联网
二是麦景陶碉堡,40年代末,当时政府在港深边界修建了7座碉堡,以当时的香港警务处长麦景陶命名,被称为“麦景陶碉堡”。直到今天,这些碉堡依然由香港警方在运作,只是改成了无人操作,主要用于监视深港边界,打击偷渡,走私等。相信喜欢历史和建筑的朋友一定会感兴趣。
图片来源:互联网
三是叶定仕故居,它是辛亥革命元老、南洋富商叶定仕修建的一座中西合璧的小楼。叶定仕是本村叶姓的第八世祖,幼时下南洋,到泰国做裁缝生意,赚得盆满钵满。1908年,孙中山到访泰国,寻求当地华人支持。叶定仕从此成为同盟会的积极成员,并参与了辛亥革命的多项工作。该建筑修建于1907年前后,2009年香港政府将叶定仕故居列为文物建筑。
图片来源:互联网
在莲麻坑村,可以感受到一直保持着数十年前的乡村风情,这里淳朴得仿佛时间已经停滞,穿行在古树和老屋之间,简陋的土地庙随处可见,几只憨厚的土狗倦慵地躺在老化的石阶。
如果有一天,你想感受一番,香港繁华之外,另一种难以想象的乡村生活,莲麻坑村绝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人迹罕至的莲麻坑村,很难不感慨:小村落连着大历史。
大家还想知道香港还有哪些城市边缘故事,记得关注我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