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8 收藏
在香港的经典港剧中,是不是常常听到警察或其他纪律部队的成员大喊“Yes, Sir!”?然而,这一场景如今已成为过去式,如今的香港警队已经正式用中式步操和口令取代了传统的英式操练。
除此之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在摆脱殖民化,跟着香港百科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吧!
法律上的去殖民化
回归后,香港的法律体系保留了许多殖民时期的遗留,例如在法律文件中,仍然可以看到“女皇陛下”“皇室”等用语。这些表述似乎让人感觉香港尚未完全摆脱殖民时代的阴影,带来了身份认同上的混淆。
因此,在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向立法会提交了《2024年成文法(杂项规定)条例草案》,该草案提议废除法律条文中的“女王陛下”“总督”“立法局”等词汇,并用“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取代“总督会同行政局”,用“特区政府”替代“官方”等旧有词汇。这个法律上的去殖民化举措,不仅更新了法律语言,也反映了香港逐渐与中国内地法律体系接轨的努力。
正如立法会议员梁美芬所言,殖民时期的语言残留可能导致年轻人产生错误认知,对香港的身份产生模糊的记忆。删除这些过时用语,有助于纠正这种误解,并强化香港作为中国特别行政区的政治身份!
(图源于维基百科)
街头名称与建筑风格的变迁
另外,我们更直观的感受可能来自街道和建筑,以前带有殖民色彩的地标和街道,逐渐被重新命名或赋予新的用途。例如,2018年3月4日,港区政协委员佘德聪就建议中央政府应该在适当时候去除殖民地符号,例如由香港的地名和道路名开始。
关于将“皇后大道”或“德辅道”这样的街道改名的呼声也逐渐增多。
另外,还有在2021年10月就有民众举办****称希望港府,将维多利亚公园更名为人民公园,以突显香港已经回归。虽然这些建议尚未全面实施,但它们反映了去殖民化从象征性符号到日常生活的全面发展。
(图源于维基百科)
同时,许多老式的殖民建筑已经被重新装修或被赋予了新的功能,比如前皇家空军基地如今被改造为艺术园区或文化空间。这种转变不仅改变了这些建筑的物理功能,还让它们在市民的生活中产生了新的文化意义。
教育和语言上的去殖民化
香港的去殖民化还反映在教育和语言使用的变化上。过去,许多香港学校采用的是英式教育体系,英语教学占据了较大比重,尤其是传统精英学校。
如今,普通话教学逐渐得到推广,国情教育也成为许多学校课程的必修部分。这种语言和教育体系的转变在日常生活中尤为明显。许多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普通话能力,而年轻人则越来越多地使用简体字和普通话进行社交。这些转变无疑进一步缩小了香港与内地的文化差异。
在日常社交文化中,去殖民化的影响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例如,香港的年轻一代在社交媒体上更加关注内地热点话题,与内地的文化交流更为频繁。相比过去的英式礼仪,现代香港人更多地接受了中式礼仪和节庆文化,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在年轻一代中更受欢迎。这些生活方式的变化折射出香港文化的本土化与内地化趋势。
消费文化的本土化趋势
在日常消费文化方面,香港市民的生活习惯也发生了一些有趣的变化。过去,许多高档餐厅和俱乐部的风格深受英式影响,下午茶和英式西餐厅曾经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然而,近年来本土化的餐饮文化开始兴起,越来越多的本地食物和茶餐厅成为年轻一代的热门选择。
不仅如此,香港许多老字号的餐厅也在逐渐本土化。过去经营英式糕点的面包店,如今开始推广更具本土特色的产品,比如新式月饼或传统的中式点心。这种餐饮文化的转变,不仅是一种口味上的变化,更代表了香港人对身份认同的回归。
总体来看,香港的去殖民化并不是一夜之间完成的,而是在方方面面的日常生活中逐渐发展的。去殖民化不仅仅是政治上的转型,更是一种香港人自身身份认同的重新定义!
你还知道哪些独特的变化呢?欢迎加入香港百科通群组和我们一起讨论~
*文章来源参考:
1.腾讯网:“去殖民化”!香港废除“女皇陛下”“总督”等表述
https://new.qq.com/rain/a/20240711A0A5WM00
2. 维基百科“香港去殖民化“
https://zh.**.org/wiki/%E9%A6%99%E6%B8%AF%E5%8E%BB%E6%AE%96%E6%B0%91%E5%8C%96
3. 《紫荆》杂志2024年8月号 《香港需拥抱全球“去殖民化”浪潮》
http://www.cicir.ac.cn/new/opinion.html?id=bc5d2c9e-34ab-476e-bacf-bd3970b6f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