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一位港漂朋友聊天,她无意中提了一嘴:如果我奶奶当年没有因为战争被驱逐离开香港,可能我现在也不需要为续签烦恼。 战争原因,香港本地人被驱逐离开? 图片来源:香港历史社会研究社 这个话题瞬间让我好奇起这段香港历史,毕竟香港的历史很丰富,从被迫脱离清朝管治,再到和英国的羁绊,还有二战期间的战火纷飞……这座城市真的经历太多了。 翻查了香港本地历史资料,才发现朋友说的本地人被驱离是香港历史的一段至暗时刻。
那段困难时期,他们没法选择 1941年12月,日本攻入香港。当时的粮食无法维持城中180万人口的需求,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日军强迫遣返大量香港人归乡,将他们送往内地城市,比如江门、惠州和汕头等地,他们把这种强盗行为称为“归乡政策”。 图片来源:互联网 按照日军的计划,遣返的类型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自愿遣返:归乡市民会以自费方式离港回乡,或是通过社团及同乡会的协助归乡,这些团体会协助他们申请离境证(渡船许可证),亦会协助他们购买离港的船票,也会资助无交通费的民众步行回乡。 第二类为劝谕遣返:经劝谕而离港的人会获政府提供寄宿、膳食及交通资助,费用全免,他们会登上由政府安排的船只,送往内地的指定地点。 第三类为强迫遣返:对象为无业流浪人,即流氓、乞丐等,以及罪犯如劫匪和强盗,宪兵会将他们拘捕,再集中于难民营,待人数足够后就用船运走。离港后会给他们派发少量的粮食及金钱。 悲惨归乡途中,很多人死在半路 1942年9月15日「香督令四十号」规定「所有没有工作或居留证的人士,都必须离境」,「违者将受三个月以下监禁或处以五百元以下罚金」。 图片来源:互联网 1944年底至1945年初,拘捕行动变得更加严厉,日本在街上用绳索围捕市民,被捕者无论是何等职业、何等身份,都一概囚于难民营,等候遣返。 悲惨的归乡旅途,很多人在遣返的过程中,都没有获发足够粮食,也没有足够的衣物,以致饥寒交迫,死于途中;有的甚至未出发就已经饿死于难民营之中。 发展到后来,有些居民更被遗弃于荒岛或海上等死。也有日军在途中将老弱病残的居民斩杀,或者推入海中淹死。归乡之路变成了死亡之路。 图片来源:互联网 三年中,约有100万居民被迫离开香港。香港历史上唯一一次人口锐减,就是这段时期,由1941年的161万人,下降至重光时的60万人。至于这100万消失人口有多少在广东非自然死亡,实在很难统计。 有研究这段香港历史的学者认为,“归乡政策”几乎抹杀了一代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有些人已经三代在香港,回乡没有人会认识他们、没有人会给他们土地,当时那种条件也没办法养他们,叫这些人回乡实际上就是让他们去送死。 这些归乡人中只有少部分的幸运儿,真正意义回到了家乡。 图片来源:互联网 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香港这段三年零八个月的苦难日子才到头。 后来我问那位朋友,她奶奶后来在香港安定后,有没有再回来?她说没有,后来老人家就在江门住下了,直到现在也没有回来过。 如果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往香港历史博物馆,那里有介绍那段三年零八个月的艰难岁月,希望大家在更深入了解后,不忘珍惜如今的和平。 最后,你对香港这段历史有什么想说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最初日军让市民撤离时,很多人都不愿意,最后日军只能在街上抓捕平民,再用船只将他们强行运返广东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