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百科通
LV1
2025-02-05

看《破·地狱》,带你了解香港殡葬习俗


去年,香港一部电影《破·地狱》让外界深入了解殡仪文化,一生内敛的中国人一向避讳谈及死亡,但这终究是我们要学的一堂课。


如果不是这部电影,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对殡仪文化的认识很浅,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对传统殡葬了解甚少。


图片来源:《破·地狱》剧照


今天,香港百科通就带大家来看看,在香港的殡葬习俗中,保留着哪些中国传统文化?还有当有一天,参加葬礼时需要遵循哪些老规矩。


香港长生店在起源于何时?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寿终正寝」的观念,先人在家安然去世才算有福气,丧家(死者的家人)随后会在长生店购买棺木。


长生店俗称棺材铺,顾名思义以售卖棺木为主,亦有兼卖寿衣,以及为需要者雇用道士、尼姑、乐师、仵作、执骨等丧葬业者。


香港长生店的历史,可追溯到开埠初期的太平山区,坟墓街(普仁街)、太平山街毗连的荷李活道一带。1889年,香港当时的长生店已有一定数量。


图片来源:香港三联


二战以前,殡葬服务由长生店提供,丧家多选择在家举行丧礼,接着送葬队伍到达坟场后,丧家在坟场附近的辞灵亭举行辞灵仪式,然后上山,将亡者葬入黄土。


简单来说,长生店就是为离世者提供丧葬礼仪,从选棺材、订灵堂、火化、上山、挑墓碑等一条龙服务。


1930年代,香港殡仪馆诞生


殡仪馆是二战前香港一个新兴行业。香港首间殡仪馆为「香港殡仪馆」,大约于1930年代由一位外籍人士创办。


早期的殡仪馆用简陋的竹棚搭成,一般死者会被送到馆内收殓,停柩三至五日后举殡。由于传统中国人的保守思想,当时选用殡仪馆发丧的人并不多,只有外籍人士及部分名人在殡仪馆出殡。


图片来源:香港殡仪馆


1930年代末,香港最少有五间殡仪馆。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通常提供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服务。而当时的丧礼,大多采用中西合璧的礼仪。


香港人在殡仪馆出殡的风气,到二战后才开始普及,同时也导致在义庄或家中发丧的习俗逐渐式微,致使大量长生店陆续结业。


目前,香港有七间持牌殡仪馆。


内地没有的特殊葬地:义庄


明清时期,义庄在台湾和香港蓬勃发展,早期有许多游子离乡在外,死后因为不想将尸骨留在他乡,就需要一个暂时摆放棺木的地方,也就是义庄。


《破·地狱》中,那位不舍得将儿子下葬的母亲,要求男主将遗体进行防腐处理,最后存放的地方,就是义庄。


图片来源:东华三院档案及历史文化办公室


目前在香港,只剩下东华义庄在正常运作。东华义庄建于1899年,这里有上千个骨灰坛位,安置的大多是早期从广东来到香港生活打拼的人。


香港殡葬程序,渐趋从简


香港人一般选择于殡仪馆举行丧礼,但亦有部份人士选择从殓房直接出殡。多数情况下,香港人通常把殡仪筹备工作交由殡仪业人士处理。


而香港的殡仪程序一般包括:

设灵(又称守夜,于先人出殡前一晚进行,同时进行宗教)〕

入殓(把先人遗体安放入棺木)

大殓(包括瞻仰遗容、封棺、辞灵等,同时进行宗教仪式)

出殡(灵柩前往下葬)

下葬(通常为土葬或火葬,同时进行宗教仪式)


现在香港的殡仪也渐趋从简,较少采用宗教仪式,灵堂只摆放遗照、白蜡烛,播放死者生前喜爱的音乐,让亲友坐在灵堂上静静凭吊。


图片来源: FuneralHomeHK


参加丧礼有哪些禁忌


如果有一天参加丧礼,请记得不要穿颜色鲜艳衣服,不要戴显眼金饰手饰。香港许多人对丧事都有所顾忌,如亡者不是亲戚或亲密朋友都不会出席。


对亡者家属来说,会很感激专诚来吊唁的有心人,不过,他们不会和你说「多谢」,而是用「有心」代替),因为办丧事不是件好事,说「多谢」会不吉利。


吉仪,给参加丧礼亲友的谢礼


吉仪是一个白色的信封,中间有一个红色的条子,条子上用蓝色的字写着吉仪,里面还放着一条白毛巾、一粒糖和一元硬币,用以感谢前来吊唁的亲友。


白毛巾的用途是为来宾擦眼泪,不过现时多会用纸巾来代替。而那粒糖的用意,则是借甜味来给丧礼参加者减少哀痛和伤感,要于当日内吃下,如不嗜甜的可舔一口才丢弃。


至于那一元硬币则是用作帛金的回礼,必须在当日用掉,千万不能带回家,传统习俗里视为带来恶运。


图片来源:互联网


帛金银码数,整数加一元

参加葬礼,都会送上帛金,除了是对死者的一种敬意,也是在减轻死者家人办丧事时的经济负担。


传统上会在整数的银码上加多一个一元硬币,如$101、$301、$501、$1,001等,原因有二:一为银码以「零一」作结,含有「只有一次」的意思:二是若亲友送上的帛金银码是整数,当减除吉仪内的一元后,尾数便是九,就有「长久」的隐喻。


白事,大家都也不想长久,所以须在整数银码上加上一元的帛金,当付出者接到吉仪并收取内况的一元后,便不会以九字作结了。


据说,一个香港居民死亡,殡葬服务的最低消费是1万港元左右,这是香港社会福利署为综援领取者提供的殓葬津贴,这也是香港殡仪行业服务的收费起点基准。


1万港元左右的殓葬服务,包括死亡注册费、火葬费、棺木、寿衣、殡仪化妆、灵车服务、骨灰龛,直到火葬完毕领回骨灰。香港人偏爱「入土为安」,也是因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的阶段,没有人可以避免,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老去死亡,本是人类的自然现象。


而丧礼,也是在世的人送亡者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缅怀之余,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生命,认真活在当下。


#破地狱

3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