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6 收藏
“新来港”想知道? ➪ 这里全都有!
不少人在香港生活一段时间后,会发现这里的老派和新潮能同时发生,左边可以是一间年代已久的当铺,有人揣着物品进去典当;右边却是一家时尚买手店,年轻男女在里面挑选来自世界各地的潮牌。
刚来香港的很多小伙伴会有不解:香港,这座高度发达的国际金融中心,怎么还有当铺这种古老行业?甚至,它们的店铺招牌还如此高调,看起来生意好像还不错。
今天,香港百科通就和大家探寻一段当铺故事,从中感受香港文化的踪影。
图片来源:互联网
清朝时,香港已有当铺
香港的当铺早于清朝道光时期已有十余间,最悠久的当铺是位于元朗旧墟的晋源押,在香港开埠前已开业,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可惜晋源押于二次大战结束后停业,现在成为一级历史建筑。
虽然早有当铺这个行业,但因为政府在1926年才开始颁布典当法例,因此香港第一间合法当铺同年设在西环水街附近。
图片来源:Facebook寻踪觅迹
二次大战后,香港典当业进入兴盛时代。1947年,港九押业商会成立,香港当铺陆续发展到250多间。全盛时期是,典当业按规模划分为三种,分别是“当”、“按”、“押”。
但如今香港“当”、“按”已不见踪影,只剩下“押”,比如南昌押、永保大押等,按理说该称为“押业”,但大家都习惯叫“当铺”了,因此也就没改过来。
图片来源:互联网
如果你细心留意,会发现香港当铺的招牌虽然细节各异,但都包含着统一的元素和特征——“蝠鼠吊金钱”,底部是圆形金钱状,上方则有一个张开翅膀的蝙蝠形状,这是因为“蝠”与“福”谐音,而金钱象征着利润,也与“前”谐音,两者结合有“福在眼前”的寓意。
找二叔公帮忙
在生活艰难的旧香港,民间有当铺多过米铺,到当铺找“二叔公”,是升斗市民的日常。
当时进当铺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所以当铺入门处必有一个木屏风,叫“遮羞板”,这样路人就看不到典当人的样貌。
以前的当铺安置高逾六尺的柜枱,除了让客人产生有求于人的感觉外,更大的原因是为了保安,有助防范歹徒打劫,还可以避免客人看到他们如何检测货物,保持神秘的专业形象。
图片来源:互联网
而“二叔公”的正确名称为“朝奉”,因此其鉴定工作需要资深年长者,便叫作“叔公”,而定价都是二手货,因而叫“二”,多数时广东人称去当铺,叫做“找二叔公帮忙”。
二叔公所坐的柜台后面是大厅,往往会放置一张大木桌,他会用秤、显微工具以测验典当物品的重量、价值,通常典当流程是典当人会向二叔公说要当多少,二叔公会还价,不愿当者便取回物品,若同意就正常交易。
当铺的生存之道
当铺最大特点是有实物,就可“当”得金钱。
七八十年代,去当铺是很普遍的一件事。升斗市民生活困苦,逢年过节或遇上急用,都要靠当铺周转,除了金银珠宝、手表之外,小至衣服、棉被、皮鞋、雨伞、电饭煲,大至雪柜、电视等,通通都可以典当,典当是老香港文化一个现象。
按照香港典当业的《当押商条例》,规定月息最高为3.5%,而每笔典当的上限是10 万元,即每当100 元的物品,一个月后赎回,需支付3.5 元的利息,如此类推。但如当铺单靠利息收入,恐怕难以生存,因此当铺的大部分利润,其实是靠出售“流当品”。
香港的当铺当期一般为4个月,如到期当主仍无钱赎回可以续期,续期期间当主就向当铺交纳利息。
假如当主逾期不赎回典当品,叫做“断当”,物品便归当铺所有,那就是“流当品”。当铺处理“流当货”的办法通常是折价出售,直接卖到旧物及古董品商店。
图片来源:港剧《十二传说》剧照
时移世易,如今当铺也早已改头换面,不会再有那么高的柜台,去当铺典当物品也有很严格的一套流程,当铺在接受当物时,当主必须出示本人身份证,经核对和登记后,才可接受当品,然后将当物编号入柜并将资料输入计算机。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当铺成为贼人推销脏物的场所。
有人疑惑,香港经济这么发达,香港人又这么富裕,谁还会出入当铺呢?但不管在哪里,也不管你是穷人还是富人,总会有着急用钱的时候。
香港现今还有一百多间当铺,尽管银行、信用卡、财务公司等成行成市,但当铺的典当手续简单方便,只要有押品,很快便有现金到手作为燃眉之急,加上毋需背上庞大利息的风险,十分适合立刻需要金钱周转的客户。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在香港急需用钱,你会考虑去当铺吗?可以在评论区或者加入百科通活动群留言噢~